第九十九章(1)
關燈
小
中
大
第九十九章 (1)
當阿根下定了決心要去尋找他的老大和兄弟的時候,他的老大和兄弟正在印度列多的臨時收容站裏,經受著心靈上前所未有的心酸與苦痛。
一個多月來,每天,在列多這個臨時收容站裏,都會出現一幕幕悲情到悲壯的畫面,讓所有在場的人,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,心裏都會很不好受。因為——慘,太慘了,敗的太慘了,中國人輸得太不值得,太慘了!
那個曾經將尋找自己士兵的願望托付給狄爾森的排長,並沒有能等到重見他的兵的那一刻。僅僅在幾天之後,那位排長就因為臟器衰竭而死。他帶著此生未盡的願望,帶著難言的遺憾,帶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,就這樣死在了異國他鄉。在那個彌留之際,他已經說不出話來,卻還用最後的力氣,緊緊拉著狄爾森的手,用逐漸開始渙散的目光訴說著他最後的希冀。
“我一定會為你找到所有的兵的!我一定將他們帶到你的墳前,讓他們最後再喊你一聲‘排長’!我一定會做到的!”
站在異國的土地上,狄爾森仰頭對著天空中朵朵漂浮著白雲,輕聲的呢喃著,想到那個排長死不瞑目的表情,他不由得將手裏的那本發黃破爛的筆記本攥得更緊了。
可是,當他拿著那本筆記本,每天在收容所裏徘徊尋找著本子上的人時,卻心情日益沈重的發現,他所打聽的每一個人名,都已經變成了符號,變成了僅存在於紙上的方塊字體。這本記載著一個排人名的筆記本,幾乎成為了一本死亡名冊。那個排長的兵,幾乎都死了!
當他每知道一個筆記本上的人已經不在的時候,他都會站在那個排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墳前,久久的沈默著。盡管他去尋找的這些兵與他素不相識,但,他們卻也都是他的同袍。在軍校學習的時候,他牢牢的記住了一句千年前古人寫下的古語:與子同袍,豈曰無衣?
那些變成一個個符號的人名,都曾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,都曾是他的同袍,他的手足兄弟,他的同胞夥伴,是戰場上殺敵的戰友。他們的死難,也同樣會刺傷與觸痛他的心。在列多收容站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,他看過了無數的生離死別,一幕幕揪心裂肺的人間慘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。
每天,都有剛從野人山中死裏逃生的人們,蹣跚著步履,在茍延殘喘、奄奄一息的人群之中到處尋找與打聽著自己的長官,自己的部下,自己的同鄉或者好友。不管最後是找到還是找不到,每一個人在尋尋覓覓著的時候,看到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每一張面無人色的面孔時,都在哭,每一個人都涕淚橫流。
找到了,相互抱頭大哭,在淚流滿面的驚喜之中,慶幸著對方還活著,慶幸著他們九死一生的逃出閻羅大殿;找不到,痛心之餘,只能嚎啕痛哭,仰天長嘯,跪天跪地的匍匐不起,為自己的獨活,為他們的齊死。
他看見過一位老班長,身體虛弱的幾乎不能走路,可卻還是頑強的拄著一根竹杖,手裏舉著一塊簡單拼湊起來的木牌,木牌上歪歪斜斜的寫著全班人的名字,瘋了一樣的四處尋找自己的士兵,逢人就問,見人就說。直到他走遍了列多的每一個臨時收容站,查遍了所有的收容登記冊,卻還是沒有看到一個他熟悉的面孔,見到一個他認識的名字時,老班長心裏殘存著得最後希望終於徹底的破滅。
失魂落魄的他搖搖晃晃的走到樹林的邊緣,扔了手裏的拐杖,丟了一直舉著的木牌,對著遠處聳立著的黑黝黝的野人山,身子一軟,噗通一聲跪倒在地,失聲痛哭:
“都死了!都死了!都不在了!他們一個也沒出來,一個也沒有!光剩我一個,光剩我一個啊!為什麽光剩我一個?兄弟們啊,為什麽你們都沒出來啊!為什麽你們要把命留在那種地方啊!咱們都說好了,要一起回家啊!你們怎麽都食言啦!你們這幫不講信用的家夥!又耍了我啊!野人山,你這個魔鬼,吃人不吐骨頭!你把我的兄弟們都吃了啊!你把他們都還給我!還給我……”
那一刻,他就站在這個老班長的身後不遠,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之後,忍不住淚灑衣襟。眼前這一切,幾乎是與那位排長一樣的遭遇,不同的是,老班長活著,活著承受起了失去整個班兄弟的痛苦;而那位已經逝去的排長,與之相比,也許是幸運的,因為他不用再承受失去更多的兄弟們,不用承受更大的痛苦。
他還親眼看見過一個稚氣未脫的電話兵,身體還沒好利索,就忙不疊的從病榻上爬起,帶著用自己的手表從當地人手裏換來的一瓶酒,和一只燒雞,在每一個收容站裏到處的打聽、尋找著一個只見過一面的班長。他說,若沒有那個素不相識的班長在他餓得快死了的時候,好心的給了他半個苞米,恐怕他現在早已經化作了野人山裏的一堆白骨。現在,他還活著,所以他要找到那個班長,他要報恩,報他的救命之恩。
可是,這個年輕的電話兵認認真真、仔仔細細的找了三天,當有一天,終於有個人告訴他,他要找的那位班長很早就已經在山裏餓死了的時候,小電話兵頓時傻在了當場,很久很久的呆楞在那裏,像一尊木雕泥塑。等他清醒過來之後,這個悲慘的事實如同一柄鋼刀利刃,活活地插進了他的心中,痛得他撕心裂肺,痛不欲生。他砸了酒瓶,扔了燒雞,撲倒在地上,哭得死去活來、泣不成聲。
這樣的事情,這樣的畫面,狄爾森每天都會看到。不是一樁兩樁,一件兩件,而是每天都會有四五樁,六七件。樁樁傷心,件件痛苦。正如他每天都會發現,筆記本上又少了一個活生生的人,多了一個冤死的鬼時,心裏是多麽的沈重。這些每天都在發生著的悲劇,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,在他的心上一刀刀的刻劃著,劃得他遍體鱗傷,血肉模糊。
新二十二師的師長廖耀湘,他認識,曾經在作戰會議上見過幾面。盡管他們私交不熟,但他卻知道,廖師長是個出了名的硬漢子,寧流血不流淚,打起仗來從不惜力,也毫不手軟。可是,就在這裏,在列多,他卻不止一次的看見廖師長一個人面帶戚色的獨坐在收容站一隅,不止一次的聽見廖師長失聲痛哭,為那些慘死在野人山裏的士兵們痛哭,為自己沒能盡到做師長的職責而悔恨。
杜聿明軍長,沙場宿將,國之棟梁。委員長信任他,對他委以重任,任命他為遠征軍副司令,期冀他能帶著兵強馬壯的遠征軍,在緬甸打出中國軍隊的新面貌,打出抗日戰場上的一番新氣象,趕走日軍,勝利而歸,為中國人的揚眉吐氣大大的出一把力。
可是,最不應該出現在收容站裏的人卻也出現了。曾經威名赫赫的杜軍長,如今幾如喪家之犬一般,蓬頭垢面,人鬼難分、如喪考妣的出現在了充斥著潰兵的收容站裏。此時此刻,他沒有了魂,喪失了魄,因為他的魂魄早已丟失在了那個吃人的野人山中。因為他的魂魄早已和那些死在野人山中的冤魂屈鬼們留在了一起。他的身上,背負了多少條無辜的人命?他欠下的那一條條曾經鮮活的人命債,又該如何去還?又該用什麽去還?
一將無能,累死三軍!杜軍長,枉你馳騁沙場多年,可終究,你還是草包一個,實在無能!是你害死了那麽多無辜的兄弟,害死了我那麽多的同袍和手足!害得他們只能可憐的留在野人山中孤獨的腐爛,無人祭奠,被人遺忘!你,實在該死!
每每看到枯坐在收容站裏,面無人色的杜軍長時,狄爾森的心頭不是湧起無限的同情,而是不由得燒起熊熊的無名之火。他只要一想到他那些慘死在叢林裏的弟兄們,想到那個排長臨死前悲戚的哀慟,想到他手上這本筆記本裏那一個個早已死去的人名,想到每天看見的一幕幕人間慘劇,他都無法原諒杜軍長的無能,無法平息胸膛裏那股幾欲揮拳而上的怒火!
廖師長為他失去的那一個師幾千人的弟兄們命喪莽林而痛哭流涕,可杜軍長失去的又豈止是一個師的弟兄們!他就是哭幹了此生的眼淚,哭瞎了自己的眼睛,哪怕是拿自己的命去還,也無法召回那些慘死在異國他鄉的孤魂野鬼!
有一天,他還在尋找著筆記本上記載著的人名的時候,走到杜軍長的營帳外,恰聽到了從重慶軍政部傳來的經過粗略統計後,遠征軍各路敗軍的傷亡報告。那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,聽得他站在營帳外,當即淚流滿面:
第五軍二百師、九十六師分別撤回國內,其中二百師師長陣亡,九十六師副師長陣亡,兩師最後回到雲南的人數,不到建制的一半。第五軍部退至印度的殘存人員僅1,205人,新二十二師僅剩3,121人。衛生隊的女兵,進山時,共有45名,出山後,僅存4人。撤退途中,遠征軍三個軍共有3萬餘人餓死、病死在緬北叢林。活著回國和撤到印度的不足5萬……
這樣的數字,聽在任何一個軍人,不,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的耳朵裏,都會感到徹骨的痛!如何能不痛?當年邁出國門的是整整的十萬精兵,戰車如雲,豪氣如雲,鐵流滾滾,中華鐵軍,何其壯哉!可是,而今,傷亡過半,撤退減員竟是戰鬥減員的2倍!這樣的慘烈結局收場,如何能讓人的心不痛?如何能不讓人痛恨杜軍長的無能?
那一天,那一刻,狄爾森再也無法忍住積壓在心中許久的痛楚與憤怒,沖進了營帳之中,盡管有警衛人員的極力阻攔,但他還是憤恨難平的將手裏那本“死亡名單”狠狠地朝杜聿明的臉上摔去,嘶聲力竭的指著杜聿明的鼻子痛斥:
“杜軍長,您是委員長信任的戰將,也是我們這些小人物敬仰的大人物。出征緬甸前,我們相信您能帶著我們打回國去,我們相信您能帶著我們打出一個個大勝仗來,揚我國威,耀我中華。可是,您帶給我們的是什麽?是什麽!您帶我們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?不是凱旋路,而是黃泉路,是通向閻羅殿的鬼門關!
那麽多人,那麽多的弟兄們,都曾經那麽生龍活虎的、活生生的棒小夥,可是,我卻不得不親眼看著他們悲慘的死去!他們不是被鬼子打死的,而是您親手害死的!您害死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兵啊,您害死的都是一條條曾經奮勇殺敵的好漢啊!您和那些厚顏無恥、殘害同胞的漢奸有什麽區別?就是您,用您的手,親手害死了他們啊!
他們就算不是什麽金貴的人物,是草民,是大頭兵,是沒人在乎的小人物,可至少,就是要死,也該抱著槍,死在與鬼子戰鬥的槍口下,也該是為國捐軀,死得其所,至少要死的值得!可是,您卻讓他們全都淒慘的死在了該死的野人山裏,讓野獸、沼澤吞了他們的遺體,讓他們孤苦無依的死在那樣可怕的叢林裏!是您,是您讓他們死得那麽冤枉,那麽無辜,那麽的不值得!您不感到愧疚,不感到對不起他們嗎?
為了您可笑的面子,為了您的膽小怯懦,為了您所謂的服從軍命,您不肯退去印度,不聽其他人的勸說,執意要走那條最艱險的路,結果呢?結果呢?您弄失了緬甸,弄丟了自己的部隊,放棄了滇緬公路,放棄了那些一路追隨著您從國內而來的將士們,一路損兵折將,大敗而逃。最後,當我們幾乎快要被鬼子給堵在口袋裏滅掉的時候,連一條想要逃回家的路都沒有了!
那麽多的人被逼著逃進野人山裏,那麽多受了傷的弟兄們被我們活活的遺棄在了叢林之中無人照顧,任由著他們最後淒涼的死去!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啊,是我們的同袍啊,可我們呢,拋棄了他們,就為了茍活一條賤命!就為了茍活這條賤命,您讓我們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不講義氣,最不要臉的人!
我們為了活命,不得不丟盔棄甲,當兵的人扔掉了我們最不應該扔掉的槍,本應該奮勇殺敵的士兵卻不得不一路狂奔的逃得屁滾尿流!好不容易留下了一條命,拼死拼活的活著出來了,卻變成了人不像人,鬼不像鬼的潰軍流寇,不得不寄人籬下,在人家的土地上整頓軍務,吃著、穿著人家施舍的飯菜和衣裳,看人家的臉色,聽人家的議論和笑話。杜軍長,我尊敬的、偉大的杜軍長!請問,看著我們這副鬼樣子,您的心裏好受嗎?我們的心裏好受嗎?
委員長精心購置,為遠征軍準備的那麽多大炮、戰車,美式裝備,統統的損失殆盡,大批大批的戰略資物,都化為了烏有。死了那麽多人,委員長會不心疼嗎?丟了那麽多千辛萬苦才籌到的物資,您不心疼嗎?
您在下命令放棄這一切物資的時候,您看到您的士兵們變成一個個赤手空拳的人肉擋箭牌,只能將自己的小命無條件交給老天爺的時候,有沒有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,有沒有覺得那是在割您身上的肉?!
杜軍長!您,讓國軍顏面無存,您,讓遠征軍喪師辱國,死傷慘重,您,根本就是罪無可恕的國家罪人!您還有什麽資格坐在這裏,接受大家的照顧?就應該立刻送您去軍事法庭,接受公正的審判,為那些慘死在叢林裏的,無數的冤魂野鬼討回一個公道!”
狄爾森不停的掙紮著,拼上了全身的力氣,竭力的與那些想要將他拉出營帳的警衛們拉扯著,他罵得字字血淚,聲聲泣血,邊罵,氣憤的眼淚順著臉頰洶湧而下,睚眥盡裂的死死瞪著他眼前坐著不動的杜聿明,仿佛這個人是他的殺父仇人,仿佛與這個人有著不共戴天的滔天怨仇。
這一刻,他渾身的氣血都在不斷的向頭上湧來,他早已忘記了以下犯上的軍紀,忘記了孫師長一再交代要嚴守的軍令,也忘記了杜軍長顯赫的身份,他只記得,營帳裏的那個人,是害死了他許多好兄弟的罪魁禍首!
警衛們拼著命的想要將這個鬧事的家夥從營帳裏拉出去,可他們卻不知道,自己的臉上早已淚流滿面。鬧事的家夥固然可惡,可他說的每一句話,如同一個個釘子般的釘在了他們的心上,勾起了他們心底深處最不願意面對的回憶。他們,都是跟著杜軍長穿越野人山後僥幸活下來的人,也是真正親眼目睹著自己的夥伴們一個個死在他們眼前的人。那種刻骨的痛,那種揪心的疼,沒有經歷過的人,是永遠都無法理解的。
杜聿明呆呆的坐在營帳裏,面如死灰,整個身體都在微微的顫栗著。面對這個陌生中尉的憤怒斥責,他沒有生氣,只是無言以對。或者說,他根本無從辯駁。中尉責罵的每一句話都沒有錯,中尉痛斥的每一個字都令他沈重的擡不起頭來。
自來到印度,來到臨時收容所之後,每一天,他都活在無盡的愧疚與自責之中。每一天,他都無法睡上一個安穩覺。因為只要他一閉上眼睛,就會看見那些早已死去卻又熟悉無比的面孔入到他的夢裏來,看見他們臨死時悲苦無比的表情。那些人都不說話,只是用一雙雙哀怨的眼睛看著他,看著他,看著他。
他知道,此生,他都逃脫不了心靈深處那深重的罪孽感;他也知道,自己欠下的,是一樁樁還都還不清的人命債,身上背負的,是一條條鮮血淋漓的冤魂。今生今世,乃至下輩子,下下輩子,恐怕都無法將自己做下的孽,造下的業還清了。
帳外,中尉還在大聲的罵著,痛斥著,哪怕是被他的警衛們死死的按在地上,被人用手緊緊的捂著嘴,哪怕只能發出咿咿唔唔的聲音,也還是在嘶聲力竭的罵著。這個中尉說的對,他是該死,是他對不起對他寄予無限期望的國人,對不起信任他的委員長,更對不起的,是千千萬萬死去的弟兄們!
也許當初就應該死在叢山密林之中,應該和那些枉死在野人山裏的將士們一起埋骨在異國他鄉!最應該死的人不是別人,只有他自己!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 文中隨想之三——從臺灣回來之後
從臺灣回來已經有一個星期了,經過了幾天的沈澱與思考,飄忽著的心終於靜了下來,於是,便有了這篇文字,與大家分享一下此行之後的些許感想。
其實,一開始,去臺灣旅行的計劃並沒有被我列入每年出行目的地的考慮範疇之內。不為別的,只因為印象裏,這個地方除了最傳統的阿裏山、日月潭之外,似乎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值得我去看看。
可是,當我今年開始認真的了解民國時代的抗戰史,看了許多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書之後,我的心裏越來越多的湧上一股股的念頭,就是想要去臺灣看一看,看一看那個自稱延續了民國傳統與精神,至今還保留著民主與自由的地方,看一看當年爭權失敗而被迫遠走孤島的蔣中,正最後生活過的地方。
所以,當我決定了之後,立刻就著手辦起了除個人旅行簽證之外所不可或缺的入臺證。這是一個與港澳通行證完全不同概念的東西,有了港澳通行證和個人旅行簽證,只要你訂好了行程,無論是搭火車還是坐飛機,就能去港澳。可是,有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,即便你申請好了個人旅行簽證,買了機票,定了酒店,沒有入臺證,人家“海關”照樣不放你進去。
套用一位網友說的話就是:
給你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和旅行簽證,表示我們的政府同意你去臺灣。而入臺證的意思是,人家的政府同意你進入臺灣。都是單方面的同意,並沒有等同的概念。原因很簡單,港澳自回歸之後是我們的地盤,而臺灣,目前、或者說長久以後的未來,還不是。所以,你要去,可以,但必須得到人家政府的同意(在我看來,這個過程,幾乎等同於申請出國)。
啊,這是一個多麽糾結的問題啊。好吧,這個問題實在牽涉甚廣,太難解決了,我這樣的升鬥小民無力為之,除了無條件遵從,還能說什麽呢?其中經辦的手續等等不算我要發表感想的範圍,就此跳過,不再啰嗦,直接從我踏上臺灣的土地說起吧。
臺灣的自然風光與其他,因為與本文無關,所以我也不在這裏絮語。我要說的,是我看到的,深有感觸的,與1949年之後歷史息息相關的一切。
此行臺灣,其實我最想看的倒不是101、故宮博物院之類的建築,而是明顯帶著大歷史傾向的建築,比如說忠,烈祠、中,正紀念堂、還有士林官邸等帶著明顯蔣氏風格的東西。在海,峽兩岸對峙相隔了63年之後,在陳水,扁去中國化、去蔣化的運動一次次掀起之後,我想知道,在這些地方,到底還有沒有我想了解,看到的東西。
先說我第一個去的地方——忠,烈祠。
相信很多跟團游的朋友們,一定沒有去過這個地方。這是一個大陸人不太會關註,但日本人去的很多的地方。忠烈祠,是供奉著民國開始到現在,從早期辛,亥革命算起,所有戰爭中、運動中犧牲烈士的靈堂和紀念館。
這一場場的戰爭中,除了兩岸共同認可的辛亥革命、北伐戰爭、抗日戰爭之外,還有兩岸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稱呼截然相反的幾次戰爭。比如說我們說的解放戰爭在人家的口中叫“戡亂作戰”,胡宗,南占領延安,我們把這種占領認作是戰略撤退,是以退為進,人家那裏很直接的就把這種占領叫做“規,覆延安”。
多少年來,在我們這裏被宣傳為“匪,軍”的頭目,被我軍擊斃的國,軍將領,統統都被供在了忠烈祠中,功績等同於為抗日而亡的所有民族功臣。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個人,相信大家都知道,那就是張,靈甫。
在我們的電影《紅日》中,死於孟良崮戰役的那位面目可憎,一看就是壞蛋的張,靈甫,在忠烈祠裏被理所當然的供為烈士,靈堂裏,擺著他的相片,相片下,赫然寫著“張,靈甫烈士”,追贈中將軍銜。
以前,並不知道這位張將軍是個什麽樣的人,所有的印象全部來自於從小便通過電視、電影等宣傳的耳濡目染,認為“張靈甫是壞蛋”。後來看了講述G,MD抗戰的書籍,聽說張靈甫是國,軍之中,相貌極為英俊的人,但怎麽個英俊法,尚無完全的概念。
直到在忠烈祠裏看到了他本尊的相片,才知道,傳說果然不假。此君相貌堂堂,英氣逼人,當然還帶著幾分書卷氣,完全不是我們的電影裏,那副陰險小人的模樣。像這樣的人在忠烈祠裏比比皆是,因此,已經很難在這個時候簡單的針對一個人說出,此人到底是忠是奸,是好是壞。一切都不過是各自所站的立場和選擇的信仰不一樣而造成的。
就好比電視劇《潛伏》之中,那個總是盯著餘則成,差點讓他曝露身份的李涯,何嘗不是一個有信仰、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呢?只不過,人家的信仰是G,MD的三民主義,堅定的認為GMD是正統的執政黨,而G,CD是擾亂正統的宵小之輩罷了。
我記得李涯有句臺詞,讓我突然頓悟這個道理,原來,忠心耿耿追隨G,MD的人,為的,也是自己心目中的崇高信念。否則,不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,在G,MD敗走臺灣的時候,都還會一路跟隨著蔣氏而去。除了一些對未來,對G,CD感到陌生與茫然的人之外,相信還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去的。
李涯說,他為了讓孩子們能過上好日子,為了自己的理想能夠在美好的社會裏成為現實,他每天都吃睡在辦公室,不眠不休的工作,起早摸黑(當然是為了抓捕一切擾亂G,MD統治的赤,色份子)。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,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信仰,自己的世界觀,價值觀。但是,在這大不同的想法之下,又會有類似的立場與小想法。所以,志同道合的人會走到一起,而不相為謀的人又會站到另外的陣營裏去,各自為敵,相互攻擊。這些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。
所以,那些供奉在忠烈祠裏的任何一個人,不管他們是屬於哪個政黨,其實,說到底,他們都是英勇的,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尊敬的。因為,他們都是為自己的信仰而戰,也是為自己的信仰而死。可謂死得其所,問心無愧。
忠烈祠修的很好,大屋頂的中式建築,看起來很是宏偉,門口的牌樓還在大修。我到的時候,正趕上九點開門後的第一場衛兵交接儀式,等著看衛兵交接的游客擠在一起,人人都高高舉著相機準備拍照錄影。我身邊站著的很多人,不是中國人,都是來自日本的游客,而且,我遇到的一車車的游客,大陸旅行團幾乎沒有,大多都是說著鳥語的日本人。這讓我感到很莫名,百思不得其解,忠烈祠這樣的地方,小鬼子們來參觀做什麽呢?
我不確定這些日本人到底知不知道所謂的忠烈祠是個什麽樣的地方,按理說,這裏供奉著的烈士們,3/5以上,都是死於抗日戰爭。也就是說,他們都是為殺鬼子而犧牲的英雄,包括後來死於解放戰爭的張,靈甫,人家當年也是抗戰英雄之一啊!
所以,小日本們來參觀忠烈祠,是單純糊裏糊塗的來觀光,還是出於尊敬英雄之心而摒棄了國別與民族的仇恨特來瞻仰一番,我不是很清楚。但,他們的到來,給我的感覺,幾乎等同於中國人去靖,國神社參觀,實在有些令我側目。
衛兵交接儀式之後,擁擠的人潮很快就散得幹幹凈凈,仿佛大家來到這裏,不是為瞻仰先烈,而就是為看看這早已聲名在外的交接儀式。因此,忠烈祠裏很快就變的空蕩蕩的,烈士靈堂裏,空無一人,很多人都只是從門外朝裏面張望了一下就走了,連踏進來看看的想法都沒有。於是,靈堂裏,只剩下了我一個。
那天,我站在供奉著幾十萬抗日烈士的正殿前,仰頭看著那一個個寫著名字的密密麻麻的牌位,雖然沒有雙手合十的拜祭他們,卻也在心裏默默的說,你們都安息吧。不知道這些人的英靈有沒有聽到,但至少,我覺得自己的心得到了安慰。這是我看了這麽多抗戰的書籍和影片之後,最想做的一件事情之一。還有一件事情,就是想去騰沖的國殤墓園拜祭先烈,只是不知道,那件事情會等到什麽時候才能成行。
靈堂裏明顯的寫著靈位禁止拍照,因為要尊敬先人。這一點,我同意,而且我也沒有想過要拍。但是,在擺放著很多照片的烈士紀念欄前,我還是忍不住偷偷拍下了張靈甫的照片。因為,我覺得,這樣的照片實在是對兩岸意識形態不同而表現出的最佳詮釋。
第二個我去的地方是蔣,介石在臺灣的最後住所——士林官邸。士林官邸其實不算小,但是它目前開放的地方僅限於大部分的花園和官邸建築中的一部分。尚有一些地方沒有開放,真正的官邸面貌,恐怕短時間內還無法得知。不過,那對於我來說,已經感到了很滿足。畢竟,這裏在幾十年前,還是閑人免進的守衛森嚴之地。更何況,能見識一下蔣氏的官邸,對於我寫這篇故事的後半部分來說,是有很大裨益的。
進入士林官邸公園是免費的,但是參觀官邸,是要花錢的,臺幣100塊,折合人民幣22元左右,相較於國內很多景點的高票價,這個價格並不貴。為了近距離參觀蔣氏最後的生活之地,這100大洋,是值得花的。
官邸之內不許拍照,因此,一切都要靠我的眼睛來看,靠頭腦來記憶,包括現在的回憶。官邸之內的擺設如何,我不在此絮語,我想說的是,當我一腳踏進官邸的等候客廳時,感覺整個人都忍不住肅穆起來,動作小心輕放,說話輕聲細語,不敢隨意放肆。
屋子裏的擺設很中式,而且非常生活化,看起來很舒服。這裏不但裝飾有蔣夫人親筆畫的山水畫,還掛著好幾幅蔣太夫人的畫像。且不論蔣氏此人在國內的評價如何,但平心而論,蔣介石對其母親,還是至情至孝的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蔣氏與其母的合影,這對母子的面相是非常像的。都說兒子多肖母,這一點,從他們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。
當我參觀到蔣氏生命最後一刻所在的房間時,看著那張早已空蕩蕩的大床,聽著官邸裏上了年歲的義工操著一口臺灣腔的普通話在一旁解釋說:
“老先生當年就是在這張床上去世的,去世的時候,家人都陪同在身邊,所以走的很安詳。那一天,狂風大雨,很嚇人的。那個時候我們還小,但是對這個印象深刻。到底是一代偉人,所以走的時候,老天爺都變天了……”
那一刻,我的心裏忍不住又想嘆氣了。瞧,又一個不同意識形態造成的觀點吧。蔣氏在臺灣人的心裏,無論後人怎樣評價他去臺後的高壓,政策、集權,統治等等,至少,他依然還是一代偉人,去世的時候連天都要變。在我們這裏,即便給他一個較為正面的評價,至多也只能被稱作一代梟雄吧,“偉人”二字,恐怕還輪不到來稱頌他。唉!真正是相煎何太急啊!
後來我還陸續去了中,正紀念堂、國父紀念館。但是,非常遺憾的是,中,正紀念堂正在大修,謝絕參觀,一直要到明年三月以後才能正式對外迎客。相較於紀念孫中山的國父紀念館,我其實更想去看中,正紀念堂,我很想站在蔣氏的雕像前,靜靜的望著他,望著這個從浙江奉化走出去,就再也回不了家鄉的游子,在心裏悄悄的說上一句:
“其實,您也是個可憐人!”
可能是出於同為浙江人的關系吧,我對蔣氏並不感到十分厭惡,反而只覺得他很可憐。在我這樣的後人看來,從統治一個大國的正經總,統,變成只能龜縮到一個小小海島上當“總,統”,從此與家鄉天涯相隔,如此巨大的落差,其中的不甘心,其中的憤恨,足以令人郁悶的吐血,憋屈的發瘋。我能想象,他為什麽總是想要“反攻大陸”,我更是理解他心心念念要回到大陸的心情。
大好河山“陷落”敵手,如畫社稷改換門庭。勝者為王敗者寇,不提英雄當年勇。換做是誰,怕是都會不甘心就此偃旗息鼓的吧。因此,自1949年之後,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當阿根下定了決心要去尋找他的老大和兄弟的時候,他的老大和兄弟正在印度列多的臨時收容站裏,經受著心靈上前所未有的心酸與苦痛。
一個多月來,每天,在列多這個臨時收容站裏,都會出現一幕幕悲情到悲壯的畫面,讓所有在場的人,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,心裏都會很不好受。因為——慘,太慘了,敗的太慘了,中國人輸得太不值得,太慘了!
那個曾經將尋找自己士兵的願望托付給狄爾森的排長,並沒有能等到重見他的兵的那一刻。僅僅在幾天之後,那位排長就因為臟器衰竭而死。他帶著此生未盡的願望,帶著難言的遺憾,帶著對家鄉親人的思念,就這樣死在了異國他鄉。在那個彌留之際,他已經說不出話來,卻還用最後的力氣,緊緊拉著狄爾森的手,用逐漸開始渙散的目光訴說著他最後的希冀。
“我一定會為你找到所有的兵的!我一定將他們帶到你的墳前,讓他們最後再喊你一聲‘排長’!我一定會做到的!”
站在異國的土地上,狄爾森仰頭對著天空中朵朵漂浮著白雲,輕聲的呢喃著,想到那個排長死不瞑目的表情,他不由得將手裏的那本發黃破爛的筆記本攥得更緊了。
可是,當他拿著那本筆記本,每天在收容所裏徘徊尋找著本子上的人時,卻心情日益沈重的發現,他所打聽的每一個人名,都已經變成了符號,變成了僅存在於紙上的方塊字體。這本記載著一個排人名的筆記本,幾乎成為了一本死亡名冊。那個排長的兵,幾乎都死了!
當他每知道一個筆記本上的人已經不在的時候,他都會站在那個排長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墳前,久久的沈默著。盡管他去尋找的這些兵與他素不相識,但,他們卻也都是他的同袍。在軍校學習的時候,他牢牢的記住了一句千年前古人寫下的古語:與子同袍,豈曰無衣?
那些變成一個個符號的人名,都曾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,都曾是他的同袍,他的手足兄弟,他的同胞夥伴,是戰場上殺敵的戰友。他們的死難,也同樣會刺傷與觸痛他的心。在列多收容站的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,他看過了無數的生離死別,一幕幕揪心裂肺的人間慘劇幾乎每天都在上演。
每天,都有剛從野人山中死裏逃生的人們,蹣跚著步履,在茍延殘喘、奄奄一息的人群之中到處尋找與打聽著自己的長官,自己的部下,自己的同鄉或者好友。不管最後是找到還是找不到,每一個人在尋尋覓覓著的時候,看到出現在自己眼前的每一張面無人色的面孔時,都在哭,每一個人都涕淚橫流。
找到了,相互抱頭大哭,在淚流滿面的驚喜之中,慶幸著對方還活著,慶幸著他們九死一生的逃出閻羅大殿;找不到,痛心之餘,只能嚎啕痛哭,仰天長嘯,跪天跪地的匍匐不起,為自己的獨活,為他們的齊死。
他看見過一位老班長,身體虛弱的幾乎不能走路,可卻還是頑強的拄著一根竹杖,手裏舉著一塊簡單拼湊起來的木牌,木牌上歪歪斜斜的寫著全班人的名字,瘋了一樣的四處尋找自己的士兵,逢人就問,見人就說。直到他走遍了列多的每一個臨時收容站,查遍了所有的收容登記冊,卻還是沒有看到一個他熟悉的面孔,見到一個他認識的名字時,老班長心裏殘存著得最後希望終於徹底的破滅。
失魂落魄的他搖搖晃晃的走到樹林的邊緣,扔了手裏的拐杖,丟了一直舉著的木牌,對著遠處聳立著的黑黝黝的野人山,身子一軟,噗通一聲跪倒在地,失聲痛哭:
“都死了!都死了!都不在了!他們一個也沒出來,一個也沒有!光剩我一個,光剩我一個啊!為什麽光剩我一個?兄弟們啊,為什麽你們都沒出來啊!為什麽你們要把命留在那種地方啊!咱們都說好了,要一起回家啊!你們怎麽都食言啦!你們這幫不講信用的家夥!又耍了我啊!野人山,你這個魔鬼,吃人不吐骨頭!你把我的兄弟們都吃了啊!你把他們都還給我!還給我……”
那一刻,他就站在這個老班長的身後不遠,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之後,忍不住淚灑衣襟。眼前這一切,幾乎是與那位排長一樣的遭遇,不同的是,老班長活著,活著承受起了失去整個班兄弟的痛苦;而那位已經逝去的排長,與之相比,也許是幸運的,因為他不用再承受失去更多的兄弟們,不用承受更大的痛苦。
他還親眼看見過一個稚氣未脫的電話兵,身體還沒好利索,就忙不疊的從病榻上爬起,帶著用自己的手表從當地人手裏換來的一瓶酒,和一只燒雞,在每一個收容站裏到處的打聽、尋找著一個只見過一面的班長。他說,若沒有那個素不相識的班長在他餓得快死了的時候,好心的給了他半個苞米,恐怕他現在早已經化作了野人山裏的一堆白骨。現在,他還活著,所以他要找到那個班長,他要報恩,報他的救命之恩。
可是,這個年輕的電話兵認認真真、仔仔細細的找了三天,當有一天,終於有個人告訴他,他要找的那位班長很早就已經在山裏餓死了的時候,小電話兵頓時傻在了當場,很久很久的呆楞在那裏,像一尊木雕泥塑。等他清醒過來之後,這個悲慘的事實如同一柄鋼刀利刃,活活地插進了他的心中,痛得他撕心裂肺,痛不欲生。他砸了酒瓶,扔了燒雞,撲倒在地上,哭得死去活來、泣不成聲。
這樣的事情,這樣的畫面,狄爾森每天都會看到。不是一樁兩樁,一件兩件,而是每天都會有四五樁,六七件。樁樁傷心,件件痛苦。正如他每天都會發現,筆記本上又少了一個活生生的人,多了一個冤死的鬼時,心裏是多麽的沈重。這些每天都在發生著的悲劇,如同一把鋒利的匕首,在他的心上一刀刀的刻劃著,劃得他遍體鱗傷,血肉模糊。
新二十二師的師長廖耀湘,他認識,曾經在作戰會議上見過幾面。盡管他們私交不熟,但他卻知道,廖師長是個出了名的硬漢子,寧流血不流淚,打起仗來從不惜力,也毫不手軟。可是,就在這裏,在列多,他卻不止一次的看見廖師長一個人面帶戚色的獨坐在收容站一隅,不止一次的聽見廖師長失聲痛哭,為那些慘死在野人山裏的士兵們痛哭,為自己沒能盡到做師長的職責而悔恨。
杜聿明軍長,沙場宿將,國之棟梁。委員長信任他,對他委以重任,任命他為遠征軍副司令,期冀他能帶著兵強馬壯的遠征軍,在緬甸打出中國軍隊的新面貌,打出抗日戰場上的一番新氣象,趕走日軍,勝利而歸,為中國人的揚眉吐氣大大的出一把力。
可是,最不應該出現在收容站裏的人卻也出現了。曾經威名赫赫的杜軍長,如今幾如喪家之犬一般,蓬頭垢面,人鬼難分、如喪考妣的出現在了充斥著潰兵的收容站裏。此時此刻,他沒有了魂,喪失了魄,因為他的魂魄早已丟失在了那個吃人的野人山中。因為他的魂魄早已和那些死在野人山中的冤魂屈鬼們留在了一起。他的身上,背負了多少條無辜的人命?他欠下的那一條條曾經鮮活的人命債,又該如何去還?又該用什麽去還?
一將無能,累死三軍!杜軍長,枉你馳騁沙場多年,可終究,你還是草包一個,實在無能!是你害死了那麽多無辜的兄弟,害死了我那麽多的同袍和手足!害得他們只能可憐的留在野人山中孤獨的腐爛,無人祭奠,被人遺忘!你,實在該死!
每每看到枯坐在收容站裏,面無人色的杜軍長時,狄爾森的心頭不是湧起無限的同情,而是不由得燒起熊熊的無名之火。他只要一想到他那些慘死在叢林裏的弟兄們,想到那個排長臨死前悲戚的哀慟,想到他手上這本筆記本裏那一個個早已死去的人名,想到每天看見的一幕幕人間慘劇,他都無法原諒杜軍長的無能,無法平息胸膛裏那股幾欲揮拳而上的怒火!
廖師長為他失去的那一個師幾千人的弟兄們命喪莽林而痛哭流涕,可杜軍長失去的又豈止是一個師的弟兄們!他就是哭幹了此生的眼淚,哭瞎了自己的眼睛,哪怕是拿自己的命去還,也無法召回那些慘死在異國他鄉的孤魂野鬼!
有一天,他還在尋找著筆記本上記載著的人名的時候,走到杜軍長的營帳外,恰聽到了從重慶軍政部傳來的經過粗略統計後,遠征軍各路敗軍的傷亡報告。那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,聽得他站在營帳外,當即淚流滿面:
第五軍二百師、九十六師分別撤回國內,其中二百師師長陣亡,九十六師副師長陣亡,兩師最後回到雲南的人數,不到建制的一半。第五軍部退至印度的殘存人員僅1,205人,新二十二師僅剩3,121人。衛生隊的女兵,進山時,共有45名,出山後,僅存4人。撤退途中,遠征軍三個軍共有3萬餘人餓死、病死在緬北叢林。活著回國和撤到印度的不足5萬……
這樣的數字,聽在任何一個軍人,不,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的耳朵裏,都會感到徹骨的痛!如何能不痛?當年邁出國門的是整整的十萬精兵,戰車如雲,豪氣如雲,鐵流滾滾,中華鐵軍,何其壯哉!可是,而今,傷亡過半,撤退減員竟是戰鬥減員的2倍!這樣的慘烈結局收場,如何能讓人的心不痛?如何能不讓人痛恨杜軍長的無能?
那一天,那一刻,狄爾森再也無法忍住積壓在心中許久的痛楚與憤怒,沖進了營帳之中,盡管有警衛人員的極力阻攔,但他還是憤恨難平的將手裏那本“死亡名單”狠狠地朝杜聿明的臉上摔去,嘶聲力竭的指著杜聿明的鼻子痛斥:
“杜軍長,您是委員長信任的戰將,也是我們這些小人物敬仰的大人物。出征緬甸前,我們相信您能帶著我們打回國去,我們相信您能帶著我們打出一個個大勝仗來,揚我國威,耀我中華。可是,您帶給我們的是什麽?是什麽!您帶我們走的是一條怎樣的路?不是凱旋路,而是黃泉路,是通向閻羅殿的鬼門關!
那麽多人,那麽多的弟兄們,都曾經那麽生龍活虎的、活生生的棒小夥,可是,我卻不得不親眼看著他們悲慘的死去!他們不是被鬼子打死的,而是您親手害死的!您害死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兵啊,您害死的都是一條條曾經奮勇殺敵的好漢啊!您和那些厚顏無恥、殘害同胞的漢奸有什麽區別?就是您,用您的手,親手害死了他們啊!
他們就算不是什麽金貴的人物,是草民,是大頭兵,是沒人在乎的小人物,可至少,就是要死,也該抱著槍,死在與鬼子戰鬥的槍口下,也該是為國捐軀,死得其所,至少要死的值得!可是,您卻讓他們全都淒慘的死在了該死的野人山裏,讓野獸、沼澤吞了他們的遺體,讓他們孤苦無依的死在那樣可怕的叢林裏!是您,是您讓他們死得那麽冤枉,那麽無辜,那麽的不值得!您不感到愧疚,不感到對不起他們嗎?
為了您可笑的面子,為了您的膽小怯懦,為了您所謂的服從軍命,您不肯退去印度,不聽其他人的勸說,執意要走那條最艱險的路,結果呢?結果呢?您弄失了緬甸,弄丟了自己的部隊,放棄了滇緬公路,放棄了那些一路追隨著您從國內而來的將士們,一路損兵折將,大敗而逃。最後,當我們幾乎快要被鬼子給堵在口袋裏滅掉的時候,連一條想要逃回家的路都沒有了!
那麽多的人被逼著逃進野人山裏,那麽多受了傷的弟兄們被我們活活的遺棄在了叢林之中無人照顧,任由著他們最後淒涼的死去!他們是我們的兄弟啊,是我們的同袍啊,可我們呢,拋棄了他們,就為了茍活一條賤命!就為了茍活這條賤命,您讓我們成了這個世界上最不講義氣,最不要臉的人!
我們為了活命,不得不丟盔棄甲,當兵的人扔掉了我們最不應該扔掉的槍,本應該奮勇殺敵的士兵卻不得不一路狂奔的逃得屁滾尿流!好不容易留下了一條命,拼死拼活的活著出來了,卻變成了人不像人,鬼不像鬼的潰軍流寇,不得不寄人籬下,在人家的土地上整頓軍務,吃著、穿著人家施舍的飯菜和衣裳,看人家的臉色,聽人家的議論和笑話。杜軍長,我尊敬的、偉大的杜軍長!請問,看著我們這副鬼樣子,您的心裏好受嗎?我們的心裏好受嗎?
委員長精心購置,為遠征軍準備的那麽多大炮、戰車,美式裝備,統統的損失殆盡,大批大批的戰略資物,都化為了烏有。死了那麽多人,委員長會不心疼嗎?丟了那麽多千辛萬苦才籌到的物資,您不心疼嗎?
您在下命令放棄這一切物資的時候,您看到您的士兵們變成一個個赤手空拳的人肉擋箭牌,只能將自己的小命無條件交給老天爺的時候,有沒有感到自己的心在滴血,有沒有覺得那是在割您身上的肉?!
杜軍長!您,讓國軍顏面無存,您,讓遠征軍喪師辱國,死傷慘重,您,根本就是罪無可恕的國家罪人!您還有什麽資格坐在這裏,接受大家的照顧?就應該立刻送您去軍事法庭,接受公正的審判,為那些慘死在叢林裏的,無數的冤魂野鬼討回一個公道!”
狄爾森不停的掙紮著,拼上了全身的力氣,竭力的與那些想要將他拉出營帳的警衛們拉扯著,他罵得字字血淚,聲聲泣血,邊罵,氣憤的眼淚順著臉頰洶湧而下,睚眥盡裂的死死瞪著他眼前坐著不動的杜聿明,仿佛這個人是他的殺父仇人,仿佛與這個人有著不共戴天的滔天怨仇。
這一刻,他渾身的氣血都在不斷的向頭上湧來,他早已忘記了以下犯上的軍紀,忘記了孫師長一再交代要嚴守的軍令,也忘記了杜軍長顯赫的身份,他只記得,營帳裏的那個人,是害死了他許多好兄弟的罪魁禍首!
警衛們拼著命的想要將這個鬧事的家夥從營帳裏拉出去,可他們卻不知道,自己的臉上早已淚流滿面。鬧事的家夥固然可惡,可他說的每一句話,如同一個個釘子般的釘在了他們的心上,勾起了他們心底深處最不願意面對的回憶。他們,都是跟著杜軍長穿越野人山後僥幸活下來的人,也是真正親眼目睹著自己的夥伴們一個個死在他們眼前的人。那種刻骨的痛,那種揪心的疼,沒有經歷過的人,是永遠都無法理解的。
杜聿明呆呆的坐在營帳裏,面如死灰,整個身體都在微微的顫栗著。面對這個陌生中尉的憤怒斥責,他沒有生氣,只是無言以對。或者說,他根本無從辯駁。中尉責罵的每一句話都沒有錯,中尉痛斥的每一個字都令他沈重的擡不起頭來。
自來到印度,來到臨時收容所之後,每一天,他都活在無盡的愧疚與自責之中。每一天,他都無法睡上一個安穩覺。因為只要他一閉上眼睛,就會看見那些早已死去卻又熟悉無比的面孔入到他的夢裏來,看見他們臨死時悲苦無比的表情。那些人都不說話,只是用一雙雙哀怨的眼睛看著他,看著他,看著他。
他知道,此生,他都逃脫不了心靈深處那深重的罪孽感;他也知道,自己欠下的,是一樁樁還都還不清的人命債,身上背負的,是一條條鮮血淋漓的冤魂。今生今世,乃至下輩子,下下輩子,恐怕都無法將自己做下的孽,造下的業還清了。
帳外,中尉還在大聲的罵著,痛斥著,哪怕是被他的警衛們死死的按在地上,被人用手緊緊的捂著嘴,哪怕只能發出咿咿唔唔的聲音,也還是在嘶聲力竭的罵著。這個中尉說的對,他是該死,是他對不起對他寄予無限期望的國人,對不起信任他的委員長,更對不起的,是千千萬萬死去的弟兄們!
也許當初就應該死在叢山密林之中,應該和那些枉死在野人山裏的將士們一起埋骨在異國他鄉!最應該死的人不是別人,只有他自己!
作者有話要說:
☆、 文中隨想之三——從臺灣回來之後
從臺灣回來已經有一個星期了,經過了幾天的沈澱與思考,飄忽著的心終於靜了下來,於是,便有了這篇文字,與大家分享一下此行之後的些許感想。
其實,一開始,去臺灣旅行的計劃並沒有被我列入每年出行目的地的考慮範疇之內。不為別的,只因為印象裏,這個地方除了最傳統的阿裏山、日月潭之外,似乎沒有什麽特別的東西值得我去看看。
可是,當我今年開始認真的了解民國時代的抗戰史,看了許多許多與抗戰相關的書之後,我的心裏越來越多的湧上一股股的念頭,就是想要去臺灣看一看,看一看那個自稱延續了民國傳統與精神,至今還保留著民主與自由的地方,看一看當年爭權失敗而被迫遠走孤島的蔣中,正最後生活過的地方。
所以,當我決定了之後,立刻就著手辦起了除個人旅行簽證之外所不可或缺的入臺證。這是一個與港澳通行證完全不同概念的東西,有了港澳通行證和個人旅行簽證,只要你訂好了行程,無論是搭火車還是坐飛機,就能去港澳。可是,有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,即便你申請好了個人旅行簽證,買了機票,定了酒店,沒有入臺證,人家“海關”照樣不放你進去。
套用一位網友說的話就是:
給你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和旅行簽證,表示我們的政府同意你去臺灣。而入臺證的意思是,人家的政府同意你進入臺灣。都是單方面的同意,並沒有等同的概念。原因很簡單,港澳自回歸之後是我們的地盤,而臺灣,目前、或者說長久以後的未來,還不是。所以,你要去,可以,但必須得到人家政府的同意(在我看來,這個過程,幾乎等同於申請出國)。
啊,這是一個多麽糾結的問題啊。好吧,這個問題實在牽涉甚廣,太難解決了,我這樣的升鬥小民無力為之,除了無條件遵從,還能說什麽呢?其中經辦的手續等等不算我要發表感想的範圍,就此跳過,不再啰嗦,直接從我踏上臺灣的土地說起吧。
臺灣的自然風光與其他,因為與本文無關,所以我也不在這裏絮語。我要說的,是我看到的,深有感觸的,與1949年之後歷史息息相關的一切。
此行臺灣,其實我最想看的倒不是101、故宮博物院之類的建築,而是明顯帶著大歷史傾向的建築,比如說忠,烈祠、中,正紀念堂、還有士林官邸等帶著明顯蔣氏風格的東西。在海,峽兩岸對峙相隔了63年之後,在陳水,扁去中國化、去蔣化的運動一次次掀起之後,我想知道,在這些地方,到底還有沒有我想了解,看到的東西。
先說我第一個去的地方——忠,烈祠。
相信很多跟團游的朋友們,一定沒有去過這個地方。這是一個大陸人不太會關註,但日本人去的很多的地方。忠烈祠,是供奉著民國開始到現在,從早期辛,亥革命算起,所有戰爭中、運動中犧牲烈士的靈堂和紀念館。
這一場場的戰爭中,除了兩岸共同認可的辛亥革命、北伐戰爭、抗日戰爭之外,還有兩岸因為意識形態不同而稱呼截然相反的幾次戰爭。比如說我們說的解放戰爭在人家的口中叫“戡亂作戰”,胡宗,南占領延安,我們把這種占領認作是戰略撤退,是以退為進,人家那裏很直接的就把這種占領叫做“規,覆延安”。
多少年來,在我們這裏被宣傳為“匪,軍”的頭目,被我軍擊斃的國,軍將領,統統都被供在了忠烈祠中,功績等同於為抗日而亡的所有民族功臣。最讓我深有感觸的一個人,相信大家都知道,那就是張,靈甫。
在我們的電影《紅日》中,死於孟良崮戰役的那位面目可憎,一看就是壞蛋的張,靈甫,在忠烈祠裏被理所當然的供為烈士,靈堂裏,擺著他的相片,相片下,赫然寫著“張,靈甫烈士”,追贈中將軍銜。
以前,並不知道這位張將軍是個什麽樣的人,所有的印象全部來自於從小便通過電視、電影等宣傳的耳濡目染,認為“張靈甫是壞蛋”。後來看了講述G,MD抗戰的書籍,聽說張靈甫是國,軍之中,相貌極為英俊的人,但怎麽個英俊法,尚無完全的概念。
直到在忠烈祠裏看到了他本尊的相片,才知道,傳說果然不假。此君相貌堂堂,英氣逼人,當然還帶著幾分書卷氣,完全不是我們的電影裏,那副陰險小人的模樣。像這樣的人在忠烈祠裏比比皆是,因此,已經很難在這個時候簡單的針對一個人說出,此人到底是忠是奸,是好是壞。一切都不過是各自所站的立場和選擇的信仰不一樣而造成的。
就好比電視劇《潛伏》之中,那個總是盯著餘則成,差點讓他曝露身份的李涯,何嘗不是一個有信仰、有理想的大好青年呢?只不過,人家的信仰是G,MD的三民主義,堅定的認為GMD是正統的執政黨,而G,CD是擾亂正統的宵小之輩罷了。
我記得李涯有句臺詞,讓我突然頓悟這個道理,原來,忠心耿耿追隨G,MD的人,為的,也是自己心目中的崇高信念。否則,不可能有很多很多的人,在G,MD敗走臺灣的時候,都還會一路跟隨著蔣氏而去。除了一些對未來,對G,CD感到陌生與茫然的人之外,相信還有很多人都是為了自己的信仰而去的。
李涯說,他為了讓孩子們能過上好日子,為了自己的理想能夠在美好的社會裏成為現實,他每天都吃睡在辦公室,不眠不休的工作,起早摸黑(當然是為了抓捕一切擾亂G,MD統治的赤,色份子)。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,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信仰,自己的世界觀,價值觀。但是,在這大不同的想法之下,又會有類似的立場與小想法。所以,志同道合的人會走到一起,而不相為謀的人又會站到另外的陣營裏去,各自為敵,相互攻擊。這些其實都是非常正常的。
所以,那些供奉在忠烈祠裏的任何一個人,不管他們是屬於哪個政黨,其實,說到底,他們都是英勇的,都是值得我們後人尊敬的。因為,他們都是為自己的信仰而戰,也是為自己的信仰而死。可謂死得其所,問心無愧。
忠烈祠修的很好,大屋頂的中式建築,看起來很是宏偉,門口的牌樓還在大修。我到的時候,正趕上九點開門後的第一場衛兵交接儀式,等著看衛兵交接的游客擠在一起,人人都高高舉著相機準備拍照錄影。我身邊站著的很多人,不是中國人,都是來自日本的游客,而且,我遇到的一車車的游客,大陸旅行團幾乎沒有,大多都是說著鳥語的日本人。這讓我感到很莫名,百思不得其解,忠烈祠這樣的地方,小鬼子們來參觀做什麽呢?
我不確定這些日本人到底知不知道所謂的忠烈祠是個什麽樣的地方,按理說,這裏供奉著的烈士們,3/5以上,都是死於抗日戰爭。也就是說,他們都是為殺鬼子而犧牲的英雄,包括後來死於解放戰爭的張,靈甫,人家當年也是抗戰英雄之一啊!
所以,小日本們來參觀忠烈祠,是單純糊裏糊塗的來觀光,還是出於尊敬英雄之心而摒棄了國別與民族的仇恨特來瞻仰一番,我不是很清楚。但,他們的到來,給我的感覺,幾乎等同於中國人去靖,國神社參觀,實在有些令我側目。
衛兵交接儀式之後,擁擠的人潮很快就散得幹幹凈凈,仿佛大家來到這裏,不是為瞻仰先烈,而就是為看看這早已聲名在外的交接儀式。因此,忠烈祠裏很快就變的空蕩蕩的,烈士靈堂裏,空無一人,很多人都只是從門外朝裏面張望了一下就走了,連踏進來看看的想法都沒有。於是,靈堂裏,只剩下了我一個。
那天,我站在供奉著幾十萬抗日烈士的正殿前,仰頭看著那一個個寫著名字的密密麻麻的牌位,雖然沒有雙手合十的拜祭他們,卻也在心裏默默的說,你們都安息吧。不知道這些人的英靈有沒有聽到,但至少,我覺得自己的心得到了安慰。這是我看了這麽多抗戰的書籍和影片之後,最想做的一件事情之一。還有一件事情,就是想去騰沖的國殤墓園拜祭先烈,只是不知道,那件事情會等到什麽時候才能成行。
靈堂裏明顯的寫著靈位禁止拍照,因為要尊敬先人。這一點,我同意,而且我也沒有想過要拍。但是,在擺放著很多照片的烈士紀念欄前,我還是忍不住偷偷拍下了張靈甫的照片。因為,我覺得,這樣的照片實在是對兩岸意識形態不同而表現出的最佳詮釋。
第二個我去的地方是蔣,介石在臺灣的最後住所——士林官邸。士林官邸其實不算小,但是它目前開放的地方僅限於大部分的花園和官邸建築中的一部分。尚有一些地方沒有開放,真正的官邸面貌,恐怕短時間內還無法得知。不過,那對於我來說,已經感到了很滿足。畢竟,這裏在幾十年前,還是閑人免進的守衛森嚴之地。更何況,能見識一下蔣氏的官邸,對於我寫這篇故事的後半部分來說,是有很大裨益的。
進入士林官邸公園是免費的,但是參觀官邸,是要花錢的,臺幣100塊,折合人民幣22元左右,相較於國內很多景點的高票價,這個價格並不貴。為了近距離參觀蔣氏最後的生活之地,這100大洋,是值得花的。
官邸之內不許拍照,因此,一切都要靠我的眼睛來看,靠頭腦來記憶,包括現在的回憶。官邸之內的擺設如何,我不在此絮語,我想說的是,當我一腳踏進官邸的等候客廳時,感覺整個人都忍不住肅穆起來,動作小心輕放,說話輕聲細語,不敢隨意放肆。
屋子裏的擺設很中式,而且非常生活化,看起來很舒服。這裏不但裝飾有蔣夫人親筆畫的山水畫,還掛著好幾幅蔣太夫人的畫像。且不論蔣氏此人在國內的評價如何,但平心而論,蔣介石對其母親,還是至情至孝的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蔣氏與其母的合影,這對母子的面相是非常像的。都說兒子多肖母,這一點,從他們身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。
當我參觀到蔣氏生命最後一刻所在的房間時,看著那張早已空蕩蕩的大床,聽著官邸裏上了年歲的義工操著一口臺灣腔的普通話在一旁解釋說:
“老先生當年就是在這張床上去世的,去世的時候,家人都陪同在身邊,所以走的很安詳。那一天,狂風大雨,很嚇人的。那個時候我們還小,但是對這個印象深刻。到底是一代偉人,所以走的時候,老天爺都變天了……”
那一刻,我的心裏忍不住又想嘆氣了。瞧,又一個不同意識形態造成的觀點吧。蔣氏在臺灣人的心裏,無論後人怎樣評價他去臺後的高壓,政策、集權,統治等等,至少,他依然還是一代偉人,去世的時候連天都要變。在我們這裏,即便給他一個較為正面的評價,至多也只能被稱作一代梟雄吧,“偉人”二字,恐怕還輪不到來稱頌他。唉!真正是相煎何太急啊!
後來我還陸續去了中,正紀念堂、國父紀念館。但是,非常遺憾的是,中,正紀念堂正在大修,謝絕參觀,一直要到明年三月以後才能正式對外迎客。相較於紀念孫中山的國父紀念館,我其實更想去看中,正紀念堂,我很想站在蔣氏的雕像前,靜靜的望著他,望著這個從浙江奉化走出去,就再也回不了家鄉的游子,在心裏悄悄的說上一句:
“其實,您也是個可憐人!”
可能是出於同為浙江人的關系吧,我對蔣氏並不感到十分厭惡,反而只覺得他很可憐。在我這樣的後人看來,從統治一個大國的正經總,統,變成只能龜縮到一個小小海島上當“總,統”,從此與家鄉天涯相隔,如此巨大的落差,其中的不甘心,其中的憤恨,足以令人郁悶的吐血,憋屈的發瘋。我能想象,他為什麽總是想要“反攻大陸”,我更是理解他心心念念要回到大陸的心情。
大好河山“陷落”敵手,如畫社稷改換門庭。勝者為王敗者寇,不提英雄當年勇。換做是誰,怕是都會不甘心就此偃旗息鼓的吧。因此,自1949年之後,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